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_妞干网2018_a天堂在线观看_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

EN
https://www.gov.cn/

國常會部署落實大食物觀相關工作 專家:在保證糧食供給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

2024-09-02 11:29 來源: 紅星新聞
字號:默認 超大 | 打印 |

據新華社消息,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部署落實大食物觀相關工作。會議指出,樹立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舉措。

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汪三貴認為,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既能夠保證糧食供給,也能提高生產效率,而農業科技創新是大農業最重要的保障。

—①—

生產糧食的途徑越多

糧食安全越有保障

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,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曾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到。

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,樹立大食物觀,發展設施農業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。

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,要樹立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,農林牧漁并舉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。

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,樹立大食物觀,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、農林牧漁結合、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。

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,樹立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,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,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。

四川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、成都現代農業產研院董事長周倫理教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,大食物觀強調的是從更廣闊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食物供給問題。這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耕地種植,而是包括農林牧漁等多種生產方式,以及食物的儲存、加工、流通等環節。其核心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、高品質的食物需求。

“大農業觀則側重于從供給端出發,優化農業結構和提高農業質量。這涉及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,從單純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,注重生態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。”周倫理說。

汪三貴表示,很多人狹義地理解農業就是種植業、養殖業,實際上農業的涵蓋范圍是很廣的。農業的核心是保障糧食安全,只要滿足人的食物需要、能提供營養的,都可以算作農業。我國耕地面積有限,生產糧食的途徑越多,糧食安全保障就越高。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,就是在多角度擴展糧食供給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。

汪三貴還提到,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更高,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。實際上,谷物類糧食消費是下降的,但其他的食品消費會增加。在保證基本口糧需求以外,要下更多的力氣去滿足多元化的需求。反過來,多元化供給增加以后,谷物需求量減小,對耕地的壓力也會減小。

—②—

農業科技創新

是大農業最重要的保障

此次國常會還提到,要因地制宜開發,做到宜糧則糧、宜經則經、宜牧則牧、宜漁則漁、宜林則林,實現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相統一。

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,擴大油菜面積,支持發展油茶等特色油料。加大糖料蔗種苗和機收補貼力度。加強“菜籃子”產品應急保供基地建設,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,穩定牛羊肉基礎生產能力。完善液態奶標準,規范復原乳標識,促進鮮奶消費。支持深遠海養殖,開發森林食品。

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同樣提到,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;大力發展青貯飼料,加快推進秸稈養畜;發展林下種養;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;建設現代海洋牧場;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等。

汪三貴認為,在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指導下,因地制宜開發,既能夠保證糧食供給,同時也能提高生產效率。有些地方并不適宜糧食生產,可能生產其他的東西產量更高,經濟價值也更高。比如,山坡種植糧食作物產量一般,但更適宜種植水果,水果也是大食物觀中食物的一部分;有些地方適合養魚,產量很高,魚同樣是能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。

周倫理表示,實施大食物觀和大農業觀,除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滿足人民需求,也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,還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,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。

汪三貴同樣提到,農業科技創新是大農業最重要的保障。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未來食品供給會更依靠科技進步。并且這種科技進步必須是因地制宜的,不局限在糧食作物上,而是所有提供食品的農業都需要依靠科技進步。比如,山區的一些特色產品,非常依賴新型品種培育、適宜的耕作機械來支持農民的小規模特色農業發展。(記者 付垚 實習記者 劉亞洲)

【我要糾錯】 責任編輯:朱英